刘宗周〔明代〕
白日无光止水寒,臣心逾苦骨逾酸。时当阴雨忧方切,勉济云雷屯且盘。
致主有心归一德,招魂无厉逐偏安。南都应是神游处,羊祜碑前泪万般。
刘宗周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自赞三首
释坚璧 〔宋代〕
双驭图
张羽 〔明代〕
颂古十七首
释宗演 〔明代〕
渔家傲·至道不遥只在迩
佚名 〔宋代〕
赠元晖
吴则礼 〔宋代〕
参玄歌
释道川 〔宋代〕
赣州再赠
文天祥 〔宋代〕
行宫
采芹亭
方蒙仲 〔宋代〕
咏史下·范粲
陈普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