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李贺 李贺〔唐代〕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
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
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
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
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门前洒扫,看不到车轮马蹄的痕迹;从官署回来,自己要亲手把门关闭。
大锅里煮熟的,只是那普通的糯米;春天的庭院,只有小枣树花嫩又稀。
百无聊赖,赏玩悬挂在墙上的如意;竹帘前闲坐,看取方巾牵动着乡思。
像黄耳犬送书,我也有信寄往家去;怀念病中之妻,我后悔旅居来京师。
遥想家中,茶叶被封藏在那瓦罐里;竹根酒杯被锁起,无人再把酒来吃。
不知道啊,在这明月朗照的小船上,谁人在举桨摇荡那彩云倒映的小溪?

注释
奉礼:即奉礼郎,太常寺属官,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昌谷:李贺家乡,在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宜阳)。
长枪:长鎗,即长铛,有脚有耳的平底锅。江米:糯米。
如意:二尺长的铁器,古人用以指画方向和防身。
角巾:四方形有棱角的冠巾。私居时戴用。
犬书:谓家书。晋代陆机仕于洛阳,久无家信,乃系书犬颈,命其送至家乡,取得回信,驰还洛阳。事见《艺文类聚》九四任昉《述异记》。
鹤病:喻妻病。乐府《艳歌何尝行》古辞:“飞来双白鹤,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不能相随。”游秦:宦游于长安。
甑(zèng):瓦罐。
竹根:用竹根制成的酒杯。
棹(zhào):划船工具,此指以棹划船。▲

赏析

  李贺当时住在长安崇义里,曾写了首《崇义里滞雨》,表达了壮志成空,愁恨不已之心情,加上穷困孤独,自己的心境也像是阴暗的里巷和淅沥不断的秋雨一样。这很能反映他担任奉礼郎时的处境和心境,与《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所要抒发和表达的情感相近。只不过后者更强调家山的美好和对故乡的怀念。诗人将昔日在家山品茶饮酒的悠闲自在景与眼前退衙回来闭门独坐的孤独以及“鹤病悔游秦”的病痛相互比照,旨在强调身在仕途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喟叹。失落加上乡愁,更增添几分愁苦,也更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

  诗题中提到的“昌谷山居”即是诗人的故乡所在地。昌谷,位于今洛阳西南宜阳县境内。今日的宜阳,显得偏僻和贫穷,但在隋唐时期,此地则是江淮粮赋陆路和漕运的重要中转站。其中李贺居家的三乡驿(今名三乡乡),是当时从洛阳通往长安大道上的一座重要驿站。为唐代诸帝东巡必经之地,在此建有连昌宫、兰昌宫等行宫,武则天、唐玄宗都曾在此驻跸,其中的连昌宫更因元稹的《连昌宫词》而闻名千古。

  此诗的前半首,扣住“始为奉礼”行笔,总写居官羁旅无聊之情状。“扫断”、“雅回”两句,叙述官职卑微,门庭冷落;“长枪”、“小树”两句,写江米煮熟,食馔简单,除枣花外,室无珍玩。这四句,全无半点寒酸气却道尽窘迫。即是小官,又全无半点迎逢心思,自是门可罗雀;回到家里自己动手关门,没有仆人书童;特意说出煮的是江米,或许是在暗示除此之外别无其它;至于小树枣花,那不过是平凡窄小的院落里一棵普通的树罢了。如此这般,一个异地为官生活勉强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形象跃然纸上。“向壁”、“当帘”两句,写闲对如意、角巾,言外寄托“归欤”之意。

  诗的后半首,转而写题上“忆昌谷山居”之意。忆家,故作家书,以付黄犬;忆亲人,因妻病而追悔至京求仕。“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可见主人不在;“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月夜又有谁在船上摇荡着满溪的云影?用反诘句收结,意想飞驰,巧妙表现出“忆”的风韵,“末二尤得忆家神理”(《协律钩玄》卷一引董伯音语)。

  李贺很少用律体写诗,《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却用五言长律写成,诗韵用上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通押,很有特色。▲

创作背景

  李贺虽瘦弱多病,但为人志向远大,渴望建功立业,但一直不得重用。于是在元和四年(809年)被任命为朝廷奉礼郎之后不久,李贺因怀念家山昌谷时写下《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猜您喜欢

山田久欲折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
横陂与直堑,疑即没洲渚。
霍霍反照中,散丝鱼几缕。
鸿蒙不可问,且往知何许。
欹眠露下舸,侧见星月吐。
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至容州将赴北流闻陆川道梗题绣江亭

刘崧刘崧 〔元代〕

都峤山前望北流,丹砂勾漏若为求。陆川更在浮云外,落日旌旗生远愁。

代城池

陈岩陈岩 〔宋代〕

簇簇青莲满意开,老僧夸说旧栽培。
尘埃不涅花心性,净客原从净士来。

抚栏

赵师秀赵师秀 〔宋代〕

抚栏惊岁月,久住欲如何。
水国花开早,春城人上多。
病令诗懒作,闲喜客频过。
听说边头事,时贤策在和。

酹江月

张之翰张之翰 〔元代〕

人间良夜,是年年、八月中秋时节。万古青天当此际,正要十分澄澈。何处浮云,微茫黯淡,便把青光隔。凭栏三叹,恨无长笛吹裂。坐看蜡烛争辉,青灯吐焰,负煞尊前客。待到谯楼初鼓后,不觉衣裳凉彻。试草新词,凭风吹去,教向嫦娥说。须臾知道,广寒推出明月。

嘉陵水

元稹元稹 〔唐代〕

尔是无心水,东流有恨无。我心无说处,也共尔何殊。

梅隐

曾丰曾丰 〔宋代〕

君不见岷峨春雷江发源,又不见楩楠秋风叶归根。
时中两字万物具,他说不出吾圣门。
挟书来就辟雍试,尧舜君民得无意。
凤山梅隐屋数椽,区区无乃太早计。
渊明出办三径资,初不害结松菊知。
君今意与梅莫逆,岂梅亦具幽独姿。
梅虽花早实亦早,早恐少年迟恐老。
青春誓不易岁寒,归伴梅心梅却扫。

题汪水云诗卷

夏天民夏天民 〔宋代〕

仰峰昨夜三尺雪,梅花吟老坐如橛。
道人吸扉来掺别,茗盌冰胶不堪啜。
袖中枝桐半皴裂,为予载拊舒郁结。
谁裁古调多曲折,拍拍胡笳中音节。
燕山孤累心石铁,神物护持笔生舌。
杜陵老翁代佛说,长歌自击唾壶缺。
万古剑铓倒流血,毛发森森照关月。
於乎嵇康东市计仍拙,广陵一散何尝绝。

湖雁篇

陈邦瞻陈邦瞻 〔明代〕

秋山落叶秋声瑟,远水浮天天一色。
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
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
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亮破寒云。
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
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
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
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
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
九秋霜露寒更苦,千里关山夜独长。
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
足下何曾寄客书,声中只解催人老。
人生真忧是别离,他乡霜月易成悲。
谁家锦幌银屏夜,过尽寒声独未知。

圣政更新诏书正告讦之罪因得小诗十首

韩元吉韩元吉 〔宋代〕

恶复凶终事久知,岂知圣断不逾时。
小儒未叹周南滞,但喜逢人敢说诗。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