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唐代〕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汉武
任随 〔宋代〕
送何明府之秦邮(何,淮东人。已三为县令)
高启 〔明代〕
灞陵秋居酬友人见寄
释怀古 〔宋代〕
句
黎良知 〔宋代〕
水调歌
佚名 〔宋代〕
巧松
华岳 〔宋代〕
题昭君画卷五绝
陆文圭 〔元代〕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
张栻 〔宋代〕
千秋岁引·词赋伟人
从军诗三首丙申春二月入五羊三月十日抵雷阳戍所作 其一
德清 〔明代〕
旧说雷阳道,今过电白西。万山岚气合,一锡瘴烟迷。
末路随蓬累,残生信马蹄。那堪深树里,处处鹧鸪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