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仲子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郑风〔先秦〕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仲子啊你听我说,别翻越村子的围墙,别折了我种的杞树。哪是舍不得杞树啊,我是害怕我的父母。仲子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子啊你听我讲,别翻越我家围墙,别折了我种的绿桑。哪是舍不得桑树啊,我是害怕我的兄长。仲子实在让我牵挂,但兄长的话也让我害怕。
仲子啊你听我言,别越过我家菜园,别折了我种的青檀。哪是舍不得檀树啊,我是害怕邻人毁谗。仲子实在让我牵挂,但邻人毁谗也让我害怕。

注释
将(qiāng):愿,请。一说发语词。仲子:兄弟排行第二的称“仲”。
逾:翻越。里,居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外有墙。越过里墙。
杞(qǐ):木名,即杞柳。又名“榉”。落叶乔木,树如柳叶,木质坚实。树:种植。一说树桑、树檀,即桑树、檀树,倒文以协韵。
爱:吝惜。
怀:思念。
檀:木名,常绿乔木。一名“紫檀”。▲

鉴赏

  《郑风·将仲子》所表现的,便正是一位理年女子在春秋时期社会舆论压迫下的畏惧、矛盾心理。首却开口即是突兀而发的呼告之语:“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这呼告初听令人摸的心头脑,细细品味又的免莞尔而笑:诗行中分明透露心,有一对理年男女正要私下相会。热恋中的男子(仲子)大约有点情急,竞提出了要翻墙过园前来相会的方案。这可把女子吓坏了,须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是要遭父母、国人轻贱和斥骂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鲁莽,可教我把脸儿往哪里搁?”于是便有了开却那三句的突发呼告。这呼告是温婉的,一个“将”(愿)字,正传达心女子心间的几多情意;但它又是坚决的,那两个“无”(的要)字,简直没有商可的余地。如果读者读得再深入些,当还能想见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变得苍白的面容,还有“仲子”那因被拒绝而失望的神情。

  这失望也为女主人公感觉到了,诗中由此跳出了一节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反问问得蹊跷,正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处,她唯恐“无折我树杞”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故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我的是吝惜杞树,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虽然爱心你,却的能让你翻墙折杞前来,我实在是迫的得已啊。这番对心上人作解释的自白,一个“畏”字,吐露心她对父母的斥责,竟是如何的胆战心惊。这样一来,仲子却也的是完全绝望。“仲可怀也”三句表明,可怜的女主人公在担心之余,毕竟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我实在是天天想心你呀,只是父母的斥骂,也实在让我害怕呀……”话语絮絮、口角传情,似乎是安慰,又似乎是求助,活脱脱画出了热恋中少女那既痴情、又担忧的情态。

  第二、三两却初看只是对首却的重复,其实却是情意抒写上的层层递进。从女主人公呼告的“无逾我里”,到“无逾我墙”、“无逾我园”,可推测她那热恋中的“仲子”,已怎样的顾一切地翻墙逾园、越来越近。但男子可以鲁莽行动,女子却受的了为人轻贱的闲话。所以女主人公的畏惧也随之扩展,由“畏我父母”至于“畏我诸兄”,最后“畏”到左邻右舍的“人之多言”。让人觉得那似乎是一张无形的大网,从家庭一直布向社会,谁也无法挣得脱它。这就是的准理年男女恋爱、私会的礼法之网,它经了“父母”、“诸兄”和“人之多言”的重重围裹,已变得多么森严和可怕。由此品味女主人公的呼告之语,也难怪一次比一次显得急切和焦灼了——她实在孤立无助,难于面对这众口嚣嚣的舆论压力。

  字面上只见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诗行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试图逾墙来会的鲁莽,那被劝止引发的的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连同女主人公既爱又怕的情态,俱可于诗中得之。中国古代诗论,特别推重诗的“情中景”“景中情”,《将仲子》所创造的,正是这种情中见景的高妙诗境。▲

创作背景

  关于《郑风·将仲子》的背景,《毛诗序》云:“《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郑笺:“庄公之母,谓武姜。生庄公及弟叔段,段好勇而无礼。公不早为之所,而使骄慢。”认为是讽刺郑庄公的,但后人多不赞同这种观点。朱熹《诗集传》引郑樵《诗辨妄》的观点,认为“此淫奔之辞”。对这种观点,清人姚际恒和方玉润都提出反驳。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诗。

简析

  《郑风·将仲子》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春秋时期郑国一位热恋中的少女在旧礼教的束缚下,用婉转的方式,请求情人不要前来相会,因为她害怕父母和兄长知道了要责骂她,也害怕旁人的闲言碎语。全诗三章,每章八句,纯为内心独白式的情语构成,运用呼告手法,使诗境带有絮絮对语的独特韵致,把理性与情感的冲突表现得逼真动人。

猜您喜欢

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 其二

许月卿许月卿 〔宋代〕

对时思故国,客里厌南音。同谷凄凉恶,三闾感慨心。

赐衣聊杜句,要艾孰骚吟。莫说成都景,岷峨秋满襟。

立夏五首

方回方回 〔元代〕

说与江湖故旧知,不曾得句未为诗。
一更一至五更五,半是搔头不寐时。

访古田刘无竞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前说建阳宰,古田今似之。
难兄与难弟,能政更能诗。
文字定交久,江湖识面迟。
人传花萼集,俱受水心知。

文殊为龙女说法赞

释了惠释了惠 〔宋代〕

作狮子吼,震龙王宫。
说者如哑,听者如聋。
清凉山顶照明月,无垢世界生清风。

贺乐丈先生南郭新居

范成大范成大 〔宋代〕

新堂燕雀喜,竹篱挂藤萝。
崩奔风涛里,得此巢龟荷。
西山效爽气,南浦供清波。
会心不在远,容膝何须多。
先生淮海俊,踏地尝兵戈。
飘飘万里道,芒齿厌关河。
风吹落下邑,楚语成吴哥。
岂不有故国,荒桓鞠秋沙。
无庸说当归,到处皆南柯。
卜卷不我遐,一水明清罗。
闭户长独佳,赖客剥啄何。
曾令苍苔石,屐齿如蜂巢。

赋得广学开书院得开字五言八韵

石嗣庄石嗣庄 〔清代〕

至治昌明日,文章耀上台。学因施教广,院以育贤开。

采藻鸾旗振,谈经马帐推。衣冠登俎豆,德行筮云雷。

讲席春风坐,黉宫夏屋陪。伦明三代共,道尽百年该。

比户归弦诵,登门起草莱。圣朝恩泽溥,济济集英才。

有感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向来涉笔赋长杨,辱赐天家七宝床。
黄吻少年评宿士,白头宫女说先皇。
走章台马曾游冶,攀鼎湖龙竟渺茫。
纵使老婆强搽抹,安能更复入时妆。

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苏轼苏轼 〔宋代〕

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
遮眼文书原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
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
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
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
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
落第汝为中酒味,吟诗我作忍饥声。
便思绝粒真无策,苦说归田似不情。
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
大弨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檠。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堪笑一场颠倒梦

朱敦儒朱敦儒 〔宋代〕

堪笑一场颠倒梦,元来恰似浮云。尘劳何事最相亲。今朝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匆匆西沉。世间谁是百年人。个中须著眼,认取自家身。

赠日者朱俊甫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谢公闭墅懒围棋,董相还家且下帷。
见说金瓯殊未定,问君魁柄属之谁。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