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昫〔五代〕
刘昫
刘昫(887年—946年),字耀远,中国五代时涿州归义(今属河北)人,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招撰《唐书》(《旧唐书》)200卷。实为赵莹诸人所作。
师说(节选)
韩愈 〔唐代〕
游西湖和钱学士韵
玉芝和尚 〔明代〕
梅花七绝
陈师道 〔宋代〕
听郑三弹双韵子歌
游九言 〔宋代〕
颂古一百首
释智愚 〔宋代〕
有感
李时行 〔明代〕
途次长安上都漕傅谏议
苏洵 〔宋代〕
水调歌头
刘望之 〔宋代〕
忆王孙 继重阳韵
马钰 〔金朝〕
唐雎说信陵君
佚名 〔先秦〕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