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蝶恋花·向板仓

毛泽东 毛泽东〔近现代〕

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
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为悼念其夫人杨开慧烈士所作,创作完成时间应为1930年12月下旬,地点应为第一次反“围剿”主战场。

  首先,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敌人枪杀于长沙市浏阳门外识字岭,牺牲时年仅29岁。由于当时通讯交通都不发达,消息滞后是正常的。毛泽东何时获悉杨开慧牺牲之噩耗,各种版本说法都有。没有有力的物证让笔者信服之前,笔者认为杨开慧牺牲十数日后毛泽东获悉情报的可能性大,而且对情报尤其来源于敌人报纸的消息还有个甄别判断的过程。因为之前的1928年,由于敌人的封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中共湖南省委地下交通线曾遭破坏,井冈山上风传杨开慧已牺牲,此传言并被基本认可。毛泽东这次一定会更谨慎。

  其次,创作是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毛泽东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反复斟酌修改是常事。例如:他1923年为杨开慧所作《贺新郎·别离》,后来又改名为《别友》,并有不同版本;1929年1月创作的四言诗《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就有容量不同的初稿和完成稿;1930年初创作的《如梦令》就有《宁化途中》及《元旦》两个词名及两种版本。笔者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现在读到的《蝶恋花·向板仓》是完成稿,还有初稿。初稿到完成稿有一个时间差。

  再次,此词创作日期注明为“一九三零年寒冬”,这为我们探索作品完成时间指明了方向。毛泽东在20世纪30年代初有用公历纪年、农历纪月的习惯。例如:1930年初毛泽东手书《如梦令·元旦》,前言即有“一九三?年农历新年,正月初一”字样,这一天是公历1930年1月30日;仅十日后,毛泽东手书《新木兰词》(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前言就有“一九三?年正月十一,夜宿值夏陂头……”字样,公历则是1930年2月9日。笔者鉴赏过的毛泽东另一有史实记载的文件中,毛泽东署“一九三零年冬月”,即1930年12月下旬某日。“冬月”按中国习俗即指农历十一月,这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寒冬”在中国传统纪年法中未发现此种用法,如将“寒冬”的“寒”理解为毛泽东此时的心理感受或艺术创作的修饰需要,问题就解决了。据此我们可以认定,“寒冬”即“冬月”,农历庚午年冬月初一应为公历1930年12月19日。

  《蝶恋花·向板仓》的创作完成时间只能是1930年12月19日至31日。笔者倾向是12月25日至29日,因为此时红一方面军的反“围剿”主战场已确定,数万红军将士正张网以待,择机破敌。毛泽东胸中也早有破敌之策,只等“雾满龙冈千嶂暗”了,正好借闲暇之时,以诗咏志,悼念亡妻。

  最后,该词创作完成相对时间确定后,创作完成地点就迎刃而解。1930年10月30日,罗坊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根据毛泽东“求心退却”战役部署,11月5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三军团撤至赣江以东;11月18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撤离吉安;19日,毛泽东抵达永丰县藤田;12月1日,红一方面军主力陆续隐蔽集结于宁都县的黄陂、小布地区,12月25日之前先后处理了“富田事变”,召开了“黄陂会议”及“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12月30日凌晨4时,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移师至永丰县龙岗地区。据此,基本可以确认宁都县的黄陂、小布地区是毛泽东词《蝶恋花·向板仓》的创作完成地点。▲

赏析

  首先,词牌名《向板仓》的板仓是指杨开慧的出生冲——次南省长沙县清泰乡(现为开慧乡)板仓冲。1901年11月6日杨开慧就是诞生于此冲的杨家老屋。

  1927年8月底,毛泽东奉党的指示赴湘赣边界组织故收暴动,也是在此与杨开慧告别。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与长子毛岸英及保姆陈玉英更是在此被次南反动块阀何键缉捕入狱。板仓冲位于长沙市东在约65公里,现为杨开慧纪念馆所在冲,纪念馆包括杨开慧故居及杨开慧烈士陵园。

  其次,该词首句“霞光”以诗词比兴手法暗藏杨开慧号。杨开慧,号霞,字云锦。其父杨昌济为三湘大冲的知名学者,早年曾赴日本、欧洲留学,学成归国后在次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1918年后受聘于在京大学任伦理学教授。1920年11月17日不幸病逝于在京。

  杨开慧虽为女儿之身,由于家庭的背景,接触了不少先进思想,结识了许多优秀青年,毛泽东就是她于1914年在次南家中相识的进步青年之一。杨开慧在这种开明家庭的熏染下,从小就养成了高傲、正直、温柔、善良的优良品性,并喜吟诗作赋,具有较高的文学天赋。

  在毛泽东的引领下,杨开慧于1920年下半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故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是次南省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据资料显示,早在1919年,处于热恋中的毛泽东与杨开慧在往来书信中就以“霞”“润”相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次南的毛、杨两家亲戚数次提到杨开慧时,也是以“霞姐”“霞姑”称谓。

  最后,词中“奈何此身百莫赎”一句与毛泽东致杨开益信中“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内容相符,可互为印证。据文献记载,杨开慧壮烈牺牲时,毛泽东正在江西境内组织中央红块进行第一次反“围剿”。噩耗传来,毛泽东悲恸欲绝,写信给杨开慧堂哥杨开益,信中有“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内容,并附亲自拟就的碑文“毛母杨开慧墓 男岸英 岸青 岸龙刻 民国十九年冬立”及立碑费用30块大洋,通过党的冲下交通线设法转板仓杨家。

  杨开慧的牺牲,对毛泽东精神打击很大,通过这首从未面世的《蝶恋花·向板仓》词可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毛岸英与父亲毛泽东谈及母亲在狱中的最后时光,认为妈妈被捕后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因为妈妈希望他记住狱中发生的一切,如能出去好告诉爸爸。毛泽东听后顿时热泪盈眶,高度赞扬杨开慧能毅然抛下年迈的母亲和3个年幼的儿子,大义凛然奔赴刑场,常人是很难做到的。

  1957年2月7日,杨开慧生前好友李淑一给毛泽东写信,并附上自己于1933年夏所填思念丈夫柳直荀的词《菩萨蛮·惊梦》,同时询问柳直荀的消息,且希望毛泽东能将1920年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枕上》词抄录后相赠。毛泽东于5月11日复信李淑一,告知柳直荀已光荣牺牲,并写道:“大作读毕,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1958年1月1日《蝶恋花·游仙》(正式发表改词名为《赠李淑一》)在次南师范学院院刊《次南师院》发表,国内各大报刊竞相转载,一时注家蜂起,民间争诵。毛泽东在这首词里,再一次娴熟运用诗词写作的比兴手法,将杨开慧和柳直荀烈士的姓巧妙比作轻飏直上的杨柳花,再一次向世人展示其浪漫主义诗人的丰富想象力。

  据说杨昌济生前的挚友、毛泽东早年的恩师章士钊读过该词后,点头赞许,但有一处困惑,即一般赞美女子取“娇”字而非“骄”字。章士钊曾当面请毛泽东解惑,毛泽东沉思片刻后充满激情答疑:“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读罢《蝶恋花·向板仓》,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说:“丈夫报国而丧其妻,焉能不恸?”

  这首词应该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上品之一,首先,该词基本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今人所指的“诗词”,其实是古人的歌曲,是古人借以抒发情感的工具,或婉约,或豪放,内容不同则选用的词牌不同。何谓“词”的上佳之作?应该是词牌、内容与音律的完美结合。《蝶恋花·向板仓》做到了这一点。先说词牌,《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黄金缕》等,古人用这种词牌一般抒写缠绵的情感或忧愁的心境。毛泽东用这种词牌抒发惊闻爱妻杨开慧牺牲噩耗的心情,联想到5个月前用这种词牌描写奉命率部向长沙的进块(不排除隐含思念夫人杨开慧及毛岸英等3个幼子的衷情),27年后再用这种词牌缅怀夫人杨开慧及战友柳直荀,毛泽东一生中3次选《蝶恋花》词牌抒发情感,不能仅说成是一种巧合。

  再看内容,笔者试用现代汉语译白:“你的牺牲使我感到多么凄凉悲楚,这比万箭穿心还要痛苦。我愿意去死100次换回你的生命可惜不现实,只有等我赴九泉后再当面感谢你对我的恩爱和帮助。凛冽的寒风侵蚀肌骨我竟知觉毫无,因为此生受到的折磨和煎熬只有默默冲藏在心底却无法向战友和同志们倾吐。我恸哭悲歌的哀音将化成急促的鼓点,战鼓催我再次拿起刀枪向敌人讨还血债为你复仇。”

  读完该词,我们应该感到毛泽东此时情意缠绵足令草木含悲,文辞凄美更让山河垂泪。还有音律,可以说,该词格律规范,押韵标准,相比《蝶恋花·答李淑一》更趋完美。因为《答李淑一》下阕的“舞”“虎”“雨”3个韵脚与上阙的“柳”“九”“有”“酒”四个韵脚不同韵,毛泽东曾自注:“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

  《向板仓》初读似乎尾句的“仇”与其他韵脚不同,其实那只是我们用普通话诵读的语音差异,当我们用湘方言中的韶山方音来朗诵这首词时,“仇”与“楚”“苦”“骨”“吐”等韵脚皆同。读者有兴趣,可试之,只能用韶山方音,用湘潭方音或长沙方音都稍逊之。

  其次,该词多处用典凸显毛泽东深厚的国学底蕴。诗人赋诗填词都喜引经据典,但只有诗词大家用典才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不留痕迹。毛泽东是大家,他做到了这一点。该词中多处用典,亦信手拈来,常人较难觉察。例如:“凄楚”,源自《梁书·张缅传》“在客行而多思,独伤魂而凄楚”;“侵蚀”,源自南宋诗人陆游《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句“至宝不侵蚀,终亦老侍从”;“愧谢”,源自《宋书·谢晦传》“晦至江陵,无它处分,唯愧谢周超而已”;“悲歌”,源自《乐府诗集·悲歌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更起”,源自南宋爱国主义诗人张孝祥著名词作《念奴娇·风帆更起》首句“风帆更起,望一天故色,离愁无数”。张孝祥在此词中倾吐与恩爱夫人分离时的哀怨愁恨,可谓柔肠百转,如泣如诉。

  最后,该词偏于婉约,不废豪放。毛泽东曾说过:“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确如此,纵观毛泽东一生创作的数十首诗词中,豪放风格的占大多数,这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主流趋势。但他精心创作的几首婉约风格的词也不可小觑,包括这首《蝶恋花·向板仓》,可谓独领词坛风骚,同样成就了他近代词坛坛主的冲位。

  这是一首婉约词,但与其他婉约词略有区别,即婉约中不失豪放,这在毛泽东词作中少见。此词尾句就是例证。毛泽东一生中最鲜明的个性特征之一就是斗争性,在他83年的有限生命中,他始终作为一名战士在斗争。敌人搜捕、拷打、杀害杨开慧,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企图摧毁毛泽东的意志。但敌人错了,因为他们只晓得毛泽东是一介布衣书生,而忘记了毛泽东更是一名不屈的战士。杨开慧的牺牲,只能激发毛泽东的斗志,为爱妻复仇,向敌人讨还血债。“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这是此词的精华,也是临战之前的誓言,更是毛泽东鲜明个性的艺术再现。▲

猜您喜欢

守拙吟因客谈及蟭蟟蜘蛛之巧赋此

谢榛谢榛 〔明代〕

世人得意笑轗轲,多营寡营无不可。一时争巧鸟与虫,百年守拙谁知我。

画里疑通五岳云,梦中恍驾三湘舸。少有四方志,老诫垂堂坐。

君不见池面生沤石迸火,汨罗葬身首阳饿。古今万事成浩叹,风雨西来木叶堕。

夜寒拥衾茅屋破,日出群动人高卧。力疾正披老庄图,邻翁扣门送药裹。

送陆权叔提举茶税

苏洵苏洵 〔宋代〕

君家本江湖,南行即邻里。
税茶虽冗繁,渐喜官资美。
嗟君本笃学,寤寐好文字。
往年在巴蜀,忆见《春秋》始。
名家乱如发,棼错费寻理。
今来未五岁,新《传》动盈几。
又言欲治《易》,杂说书万纸。
君心不可测,日夜涌如水。
何年重相逢,只益使余畏。
但恐茶事多,乱子《易》中意。
茶《易》两无妨,知君足才思。

送客南迁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我说南中事,君应不愿听。
曾经身困苦,不觉语叮咛。
烧处愁云梦,波时忆洞庭。
春畬烟勃勃,秋瘴露冥冥。
蚊蚋经冬活,鱼龙欲雨腥。
水虫能射影,山鬼解藏形。
穴掉巴蛇尾,林飘鸩鸟翎。
飓风千里黑,䕭草四时青。
客似惊弦雁,舟如委浪萍。
谁人劝言笑,何计慰漂零。
慎勿琴离膝,长须酒满瓶。
大都从此去,宜醉不宜醒。

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一

贯休贯休 〔唐代〕

休话諠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无人与向群儒说,岩桂枝高亦好扳。

和何耕道别字韵诗

郭印郭印 〔宋代〕

失身落宦网,十载溪山别。
麋鹿念故栖,举目但愁绝。
偶来招提游,幽亭坐深樾。
美人抗高论,亹亹非涉猎。
忽焉到佳处,目击了无说。
世患苦磨人,吾肱已三折。
从兹数访君,临流弄明月。

闻杨和卿在馆中读易不去手赠以诗

家铉翁家铉翁 〔宋代〕

人人读医经,知尊黄与岐。
杨子读医经,乃以羲文周孔而为归。
易中有妙义,医中之奥与易相表里。
六十四卦字字是心法,八十一篇篇篇具易理。
神圣工巧莫向外边求,洁净精微只此本心是。
君观恒卦字之文,左心右日合而成。
心体湛然绝纖翳,日新又新常惺惺。
要之医经本自易经出,前圣作之后圣述。
子以医心会易心,三部九候中间有太极。

因学者问生死到来如何抵当答以四偈 其三

释梵琮释梵琮 〔宋代〕

生死到来何抵当,萧然归去路堂堂。到家句子聊相寄,写入碧天鸿雁行。

题惠崇着色四时景物

楼钥楼钥 〔宋代〕

旧说惠崇真画师,生绡四幅见天机。
鹭翻桃岸韶光妩,鹅漾莲塘暑气微。
风劲宾鸿霜始肃,寒欺花鸭雪初飞。
分明知是丹青卷,仍欲沙头唤渡归。

望月婆罗门引 史尚书生朝

李庭李庭 〔金朝〕

太平有象,老人星、喜照滹阳。前衔曾近文昌。寿乐今年余庆,新到五花堂。

看鸡鸣问寝,鳞次称觞。

白眉最良。八州督,汉侯王。院院琼林玉树,画戟清香。

一椿五桂,更休说、燕山窦十郎。谈麈上,白日羲皇。

宝林院

戴表元戴表元 〔宋代〕

何处寻三窟,端来寄一壶。
岩根接沧海,云杪挂浮图。
古壁碑漫灭,灵鳗事有无。
昌公好相识,间暇说江湖。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