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几临流送远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施芸隐随绣节过浙东,作词留别,用其韵以饯。

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娉婷。素红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得意东风去棹,怎怜会重离轻。
云零。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经行。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施枢要随绣节前往浙东供职,我作词留别,用他的韵为他饯行。

我曾多次在水边送别友人,如今连旧时的新驿亭也渐渐荒芜。想当初,西施从越地初到吴国姑苏时,时常望眼欲穿,因不见故乡而泪落如雨。然而在馆娃宫中穿红着素,婀娜多姿,享尽荣华富贵后,若再返越地故乡,吟唱时反而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吴音来。如今你凭借权贵的帮助,乘船离开此地到浙东任职,你是否能够体会到与友情的聚散相比,孰轻孰重呢?
白云飘零,各自东西,恰似我俩此刻的分离,若再相聚,且待梦中。梦中,我们似乎又在溪水畔摆起流觞宴,畅叙别后的离愁别恨。我怅然若失,往日诗词相和的我们俩,如今却要生别离,这仿佛是上天的刻意安排。当你水路经过百花洲时,会激起你美好的回忆:曾与朋友在此斗花草嬉游、踏青。你会再次询问江洲:春天是否还在?黄莺儿穿梭在岸堤的柳枝间,这柳枝难挡人们多次的采折赠别。我与你约定在柳堤下重新相见。

注释
木兰花慢: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林钟商调”,《乐章集》注“高平调”。此调以北宋柳永《木兰花慢·坼桐花烂漫》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一字,前段十句五平韵,后段十句七平韵。另有多种变体。
芸隐:即施枢,字知言,号芸隐。丹徒人,举进士未第,曾为浙东转运司幕府。著有《芸隐横舟》《倦游》二稿。梦窗词友,词人另有《八声甘州·姑苏台和施芸隐韵》及《扫花游·赠芸隐》相赠。
渐(jiān):渍湿。
邮亭:古时设在沿途,供传送文书的人和往来旅客食宿的馆舍。
啼雨难晴:《冷斋夜话》云:“鲁直自黔安出峡,登荆州江亭,柱间有词曰:‘帘卷曲阑独倚,江展暮天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漉沙鸥惊起。诗句恰成时,没入苍烟丛里。’鲁直读之,凄然曰:‘似为余发也。不知何人所作,所题笔势妍软欹斜如女子;而有‘泪痕不曾晴’之句。不然,则是鬼诗也。’是夕,有女子绝艳,梦于鲁直曰:“我家豫章吴城山,附客舟至此,堕水死,不得归,登江亭有感而作,不意公能识之。”鲁直惊寤,谓所亲曰:“此必吴城小龙女也。”
娉婷:形容女子美好的风貌、姿态。
素红:本指女子的服饰装束秾淡相间或红装素裹,这里代指美女。
越吟:越人庄舄仕楚执珪,爵位最高,仍不忘故国,病中仍吟唱越国的歌以寄托乡思。后因以“越吟”比喻思乡之歌。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浮觞(shāng):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莺缕:指柳莺,以鸟代柳。▲

创作背景

  词人与施芸隐诗词唱和在集中数见。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端平三年丙申(1236年),三十七岁,施枢为浙东转运司幕府。施氏《芸隐横舟稿自序》:‘丙申冬,趋浙漕……”。“嘉熙二年戊戌(1238年),三十九岁,秋,作此词。……案《芸隐横舟稿自序》:‘枢自丙申冬趋浙漕,节戊戌秋捧檄东越’。梦窗此数年皆在苏州,据此词与施序,今秋或暂住杭州。”这首饯别词作于杭州。

赏析

  这首词意境美,有韵味,耐人咀嚼。上片以西子设喻说明故土难离,第二故乡亦难轻别;下片述自己与施之友情,词人在送别友人时,一面回忆初来西湖时结下的厚谊,一面抒发“会重离轻”的感悟。

  “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一韵,写送别的地点:水边的驿馆。这里年久失修,破旧不堪,而亭外又是一片渍湿衰落景象。梦窗多次在此“临流送远”,一个“几”字,概括词人多少送别的经历,引发词人多少难忘的回忆。此时此刻,一幕欢乐幸福的恋情,从记忆中跳了出来。

  “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这一韵展现了梦窗灵动多变、奇特巧妙的艺术构思。在描述“临流送远”的凄楚时,他巧妙地转变了笔锋,联想到“西子初来”的情景。可能就在这里的水边,那个破旧的邮亭迎来了他美丽的情人。提及“西子”二字,已经描绘出少女如西施般的佳丽,但初见时最突出的印象是她的眼睛。大画家和大作家在刻画人物时,常常抓住人物的眼神,令人过目难忘。梦窗在这里描述的是一位满眼泪痕的女子。他巧妙地化用了《冷斋夜话》中鲁直登荆州江亭所见词中“泪眼不曾晴”的句子,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境界,进一步刻画出美女那般委曲、楚楚动人的形象。通过一双泪眼,这种形象跃然纸上。

  “娉婷。素红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二韵,描绘当初二人在一起的浪漫生活。梦窗与这位漂亮女子,携手共度无数欢乐时光,从越歌唱到吴声。梦窗知音律,能自度曲,制曲填词,由美女来唱,何其惬意。

  “得意东风去模,怎怜会重离轻”一韵,承前,正在欢乐的高潮中,笔锋一转,对方似乎另有高就,正春风得意乘舟离去,不知珍惜相聚的日子,轻易离别。这里词关双意,字面承上韵,委婉地怨尤女子离自己而去,另一层意思是写施芸隐如今要随绣节过浙东供职,词人产生一种离别的失落感。“怎怜”二字,是一种反诘语气,暗含幽怨情绪。

  词的上片,由“临流送远”的眼前饯友,引发追念与旧情人的一段悲欢离合,反衬、烘托今日离别的惆怅、哀怨,角度新颖,构思灵巧。

  “云零。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二韵,正面写饯别酒宴。天空漂浮着稀疏的云彩,酒酣如醉梦,脑中浮现主羲之名文《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的佳句,眼前自己与友人正临水畔,畅叙惜别之情。

  “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这一韵句,承接上文表达内心感慨。怅恨自己这支诗人的笔总是书写离别之情,眼前的江山失去了秀美,桃李也变得荒芜。一个“恨”字贯穿全篇,成为词眼,不仅表达了离别的遗憾,还蕴含着家国之恨。而“江山委秀,桃李荒荆”既是眼前的景象,也是南宋这个末世小朝廷的形象写照。词人将无限的惆怅倾注于笔端。

“经行。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这一韵句中,梦窗的构思和笔锋出人意料。在上韵描写了“江山委秀,桃李荒荆”的景象后,这里又想象着春园满色、百花争艳的情景。每次行经江南这春美如画的水边,词人都要询问春天是否还在,都会暗自回忆各种花卉的名字。在这些问春、忆春的背后,寄托着词人对盛世江山的怀念和哀思。然而在字面上却表现得平和自然。

  “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一韵,回到现实,与友人折柳告别,依依不舍,并约会在御黄堤上重聚。梦窗在结尾用一种闲适的艺术境界收住,暗用鸥鹭之盟的蕴藉神味,隐示山林之居的雅趣。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猜您喜欢

木阑花慢 以上五首见蒲县志卷一

邢叔亨邢叔亨 〔元代〕

人说泰山神庙,金碧炫似皇宫。对仁圣天齐,每年三月,云雨雷风。独笑疏狂学士,醉归来得共倒骑骢。有客访予不遇,书门屐齿留踪。气吞北海志盘胸。怜老背龙钟。说即日时光,人民困竭,囤乏囊空。满地旌旗无数,楼头鼓角仗兵戎。若识往来兴废,六爻细细推穷。

寄题宣州太平县众乐亭为孙莘老作

王令王令 〔宋代〕

令君架亭乐荒幽,得地适与万景投。
亭成虽名为众乐,地偮无客谁与游。
讼休民去吏随散,独有文字与令留。
把书开阖坐自笑,回视令职忘卑陬。
昔闻酒贱喜易醉,今说鱼美予何忧。
弹琴有声尚近俗,要解弦绝以意求。
况持高怀屈下邑,志气略与彭泽侔。
身婴民忧手持版,心爱山水宁非俞。
景好不见但闻说,使我耳目私相仇。
亭前行迹不破草,亭下野鸟常喧啾。
山云朝嘘翠巘出,海月夜下清溪浮。
春花夏荫已有爱,况使风雪回冬秋。
借予不得与快意,共上岑崒望九州。
黄山闻好眼未识,梦想欲到迷无由。
图传粉墨固未好,愿假壮笔一揽收。
果逢来篇骋雄胜,若执造化穷雕锼。
一时文工岂不伟,千里寄我何以酬。
耳昏俗语久欲洗,为我一谢山前流。

辛卯满散天基节即事六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闻说都人竞出嬉,御街箫鼓倍年时。
相公入奏天颜喜,半夜扬州送捷旗。

颂古九十八首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似水煎茶待故人,知音吃了笑忻忻。
茶水本来无一说,扬眉早是自瞒心。

九月十八日扈从车驾出居庸关外较猎

金幼孜金幼孜 〔明代〕

羽士如林亦壮哉,长风万里蹴飞埃。雕弓射雁云中落,锦臂鞲鹰马上来。

绝壁重重围网近,高峰猎猎竖旗开。从臣载笔长杨里,谫薄惭无献赋才。

读书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
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
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
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
当其会心处,只有一欣然。
此乐谁为者,非我亦非天。
自笑终未是,拨书枕头眠。

次韵李舍人

邓肃邓肃 〔宋代〕

道山文章伯,杖履作幽栖。
笔砚为戏事,业落翻墨螭。
平生百万言,定相初不离。
更怜世间士,尘网深相闱。
笑踵双林辙,誓破万夫疑。
八面列神王,剑戟森携持。
怒目干龙宫,机缄绝谋惟。
佛语浩无际,天地如可弥。
笑谈一转毕,璿玑时未移。
见者皆了了,钝根化神机。
不然分三藏,谁能俱不遗。
白头钻故纸,底是出头时。
此恩今欲报,四顾将谁依。
在佛本无说,於公亦何为。
珍重谪仙人,登山力未疲。
天涯渺万里,著处即为归。
随缘作赞叹,妙语何奇奇。
置之天壤间,千古无敢非。
我生多肉障,烦公示宝篦。
请作一言蔽,牟尼即仲尼。

题扬州琼花

胡炳文胡炳文 〔宋代〕

扬州观里琼花树,何代人间得此栽。素质偏宜琳馆护,灵根端自玉京来。

九天甘露曾亲浥,三月群芳敢并开。折得一枝春正好,纶巾斜插下瑶台。

晋阳三月未有春色

司马光司马光 〔宋代〕

天心均煦妪,物态异芬芳。
上国花应烂,边城柳未黄。
清明空改火,元已漫浮觞。
仍说秋寒早,年年八月霜。

赛龙谣寄陈倅校书兼呈黄堂

刘宰刘宰 〔宋代〕

重光协洽之岁夏四月,朱方不雨川源竭。
田家汲井灌新秧,绠短瓶羸汗流血。
太守尤民一念深,欲决银河起伏险。
弥月驱驰偏群祀,云卷碧霄呈象纬。
闻说南洲有蛰龙,百年水旱资神功。
民言直彻九天上,丝纶屡下恩光重。
来往瞻言三百里,别乘亲行古无此。
洁蠲牢醴荐芬馨,愿借英灵一瓢水。
瓢水英灵亦何在,精诚自与神明会。
炎官叱驭正当空,丰隆已驾随飞盖。
归轩暮扣古城闉,霈泽朝均千里外。
秧田得雨变青青,麦田流水迷沟塍。
击壤欢呼纷老稚,惭愧今年又丰岁。
典衣沽酒赛神龙,一饱權舆神所赐。
神龙肸蠁意已傅,似言此赐非予专。
一瓢汲水能回天,多谢紫府瀛洲仙。
瀛洲仙人笑挥手,龙不言功我何有。
祗今千骑拥朱轮,即是商家大旱作霖人。
© 2023 风马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